74年前,爷爷冒着弹雨为解放军搭浮桥 -9游会

74年前,爷爷冒着弹雨为解放军搭浮桥 -9游会

2023-7-13 10:05| 编辑: 我爱斑斑 | 查看: 5782| 评论: 0|原作者: 记者 任刚 实习生 袁梦 通讯员 田鋆生 文/摄|来自: 颍州晚报

      一张泛黄的“淮河船桥光荣复员证”,记载一段血与火的往事

      在阜南县曹集镇张玉怀家,保存着一张迄今已74年的j9九游会的荣誉证书。这是他的爷爷张秀体1949年初驾驶船只,为南下解放军搭建浮桥的证明。7月10日,记者和张家兄弟一起,在阜南县郜台乡刘邓大军渡淮旧址寻访,“打捞”那段血与火的往事。
  淮河船桥光荣复员证
  “淮河船桥光荣复员证”
  
  是传家宝
  7月10日上午,记者见到了张玉怀和张玉安兄弟俩。
  “这两张纸已经保存了74年。”张玉怀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小布包,取出两张被折叠成小方块的泛黄绵纸。两张纸一大一小,分别是1949年解放军渡淮的“支前画报”和“淮河船桥光荣复员证”。
  记者看到,“淮河船桥光荣复员证”的背面印有这样一段文字:“兹有张秀体船民将船调集淮河作架浮桥之用支援解放全中国胜利……”落款为“华东支前司令傅秋涛、副司令曹荻秋”。
  张玉怀有兄弟三人,他是老大,今年42岁,小时候见过爷爷的这张“宝贝”。他说,爷爷每次喝酒后就喜欢拉着他们,回忆当年支前渡淮的往事。“但老爷子清醒过来,却什么也不肯说,还再三交代,谁也不许拿这个找政府提要求。”
  2008年11月,兄弟几人曾携带j9九游会的荣誉证书到中国人民军事革命博物馆,请专业人士鉴别。一位工作人员看后告诉他们,证书没问题,很有保存价值,如果愿意的话,军事博物馆可以收藏,并可向他们发放收藏证明书。兄弟几人商量后,还是决定将证书带回家中,作为一份对爷爷的念想予以保存。
  家中唯一的船只
  
  支援部队架浮桥
  在淮河岸畔,张玉怀家世代为船民。2014年,在政府“船民上岸”政策帮助下,全家十多口人才上岸定居。
  张玉怀说,船只是船民的命根子。“将家中唯一的船只支援部队架浮桥,爷爷的想法很简单,就是支持共产党,解放穷苦百姓。”
  张玉怀记得,儿时家里有条长10多米、宽4米多的废弃木船。兄弟几个在船上玩耍,还会从角落里抠出卡嵌的子弹头。
  奶奶告诉他们,1949年,爷爷就是驾驶这只船,冒着枪林弹雨,为南下的解放军战士在老淮河渡口搭建浮桥。
  当时群众都积极
  
  有人出人有力出力
  
  为深入了解那段历史,记者又来到当年刘邓大军渡淮时的老淮河渡口,在郜台乡刘店村干部带领下,找到了知情人——前刘店村83岁的老人刘立。
  “那一年我才8岁,可那段记忆这辈子也忘不了!”刘立告诉记者,当时解放军渡淮时分别是在前刘店和三河尖。那一年的春天,在前刘店,数十只木船首尾相接,铺以木板等架成浮桥,全副武装的子弟兵和推着小车的支前民工,潮水般渡河而去。“当时群众都积极,有人出人有力出力,甚至把家里的门板都拆了架浮桥。”
  当时的三河尖(现属河南)和青龙滩交界处,是解放军搭建浮桥渡淮的第二段,也是战斗比较惨烈的一段,刘立的几位远房亲戚也曾参与支前。
  解放军渡河持续了几天,敌机多次到三河尖与青龙滩交界处轰炸、扫射。“飞机从东到西飞过来,老远就听到轰鸣声。”刘立说,当时他家在渡口处开了家小饭馆,他经常半夜被枪声惊醒。“即使这样,也没人退缩。”
  刘立说,参加搭建浮桥的船只不仅来自当地,还有周边霍邱县等地的船民。“三河尖那边有好几家姓张的船民也来了,你们的爷爷可能也是其中之一。”刘立指着支前j9九游会的荣誉证书对张玉怀兄弟说。
  刘立(右)和张玉怀(左)在前刘店刘邓大军渡淮旧址
  留下军民团结
  
  共建行军路的佳话
  张玉怀说,爷爷曾告诉他,完成搭建浮桥后,爷爷在船舱内掌舵保持船身稳定,子弹嗖嗖地不断从耳边划过,不断有人中弹落水牺牲,河水被染得一片血红。爷爷等船民们坚守舵位,拼命维持着浮桥稳定,将战士们一排排平安护送过河……解放军全部渡过淮河后,经历战火洗礼的船只弹痕累累,无法再承担运输使命,全家人只能靠在岸边捕鱼为生。
  在刘邓大军渡淮旧址的老淮河渡口处,记者在当地政府立下的木牌处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:
  1949年1月20日,淮海战役结束后,刘邓麾下(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)的第三兵团进入阜阳休整两个月……3月,第三兵团奉命组成渡江战役部队,陆续从阜阳周边向南进发,第二次经老淮河前刘店渡口南下参加渡江战役。战士们用木船、门板等搭建了一座浮桥,当地群众从自家拆卸下门板给部队使用。浮桥搭成后,部队全部通过,门板还给群众,留下了一段军民团结一致共建行军路的历史佳话。
   

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: fynewsnet

全城最新资讯,尽在掌握

网站地图